農業部種子局局長張延秋在2月23日的2017中國青貯粗飼料大會開幕式上表示,當前種業進入爬坡、越坎、換檔、升級階段,轉變發展方式,改革體制機制,加快糧經飼大種業、創新種業、綠色種業、數字種業、清正種業“五個種業”建設,將為現代種業發展增添新動能。
建設糧經飼大主業,做大做強種業。到2020年,前50強種企要占國內種業市場份額60%,實現這個目標要推進企業強強聯合。目前種業80%集中在糧食作物上,而棉油糖、菜果茶、蠶桑麻等經濟特色作物是短板,這些小作物、小品種蘊含著大市場。小作物特色種業的發展,要構建種子企業、科研單位、主體功能區緊密結合的新機制,加快形成“一家種子企業、一種特色作物、做專做精一項特色產業”的發展新格局。
建設綠色種業。推進品種更新換代,與種植結構調整相適應、與綠色可持續發展相適應;以調整完善品種審定標準為手段,改變長期以產量為核心的標準,帶動育種方向與種業發展方向調整。品種審定標準,要以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為出發點,增加節肥、節水、節藥等抗逆性指標,適應機械化生產、輕簡化栽培,加快培育一批節水5%,節藥、節肥10%以上的新品種。
建設創新種業。種業要以創新改革和科企合作為主要突破口,構建以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種業創新新體制。
建設數字種業。種業要主動適應、積極應用現代生物技術、信息智能技術、遙感技術等前沿技術,改造品種研發、生產經營、營銷服務以及行業管理等。在育種方面,應用生物學、基因編輯、智能信息等新技術,開展定向、精準育種,提高品種研發效率和水平。在生產經營方面,融入互聯網、大數據、遙感等新技術,降低運行成本,提高管理效能。在營銷服務方面,引進互聯網平臺、規范線上線下交易渠道,構建銷售服務全程一體化的營銷模式。在行業管理方面,利用信息技術,構建涵蓋品種保護、審定、登記和生產經營許可,以及備案、標簽、市場監管等信息的全國統一的種業信息平臺,實現數據可查詢、種子可追溯。
建設清正種業。以貫徹實施新《種子法》為契機,全面推進依法治種,做好與新法規相適應的法律制度框架。 (索榮)